贵州为什么干旱

百科3个月前发布 admin
1 0
广告也精彩

贵州出现干旱的原因较为复杂,通常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大气环流异常

  1. 副热带高压位置和强度异常
    • 当副热带高压位置偏西、偏北且强度较强时,贵州地区受其控制时间较长,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盛行下沉气流,空气难以垂直上升形成云雨,导致降水减少,蒸发加剧,进而引发干旱,在某些年份,副热带高压长时间稳定维持在贵州上空,使得该地区长时间处于少雨状态,土壤水分不断流失,逐渐形成干旱。
    • 副热带高压的异常还会影响水汽输送路径,正常情况下,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会为贵州带来降水,但副热带高压异常时,可能阻挡或改变水汽输送方向,使贵州得不到充足的水汽补充,从而降水不足引发干旱。
  2. 东亚季风异常
    • 东亚季风活动对贵州降水有重要影响,如果季风强度偏弱,其带来的降水就会减少,当夏季风势力较弱时,雨带在南方地区停留时间较短,贵州地区降水时段缩短,降水量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少,容易引发干旱。
    • 季风的进退时间和路径异常也会影响贵州降水分布,季风推进速度过快,可能导致雨带迅速北移,贵州地区降水减少;或者季风路径偏东,使得水汽主要输送到其他地区,贵州难以获得足够的水汽,造成干旱。

地形地貌影响

  1. 山脉阻挡
    • 贵州处于云贵高原东部,其周边山脉对气流运动有明显阻挡作用,北部的大娄山、东部的武陵山等山脉,在一定程度上阻挡了北方冷空气南下与南方暖湿气流的正常交汇,使得冷暖空气难以在贵州地区有效结合形成降水天气系统。
    • 山脉还会对水汽输送产生阻挡和抬升作用,当暖湿气流遇到山脉时,气流被迫抬升,水汽冷却凝结形成降水,但如果暖湿气流的强度不够,在山脉迎风坡降水后,越过山脉到达贵州内部时,水汽含量已经大幅减少,难以形成有效降水,加剧了贵州部分地区干旱的发生。
  2. 喀斯特地貌
    • 贵州大部分地区为喀斯特地貌,地表多溶洞、漏斗、暗河等,这种特殊地貌使得土壤保水能力差,降水容易快速下渗到地下,难以在地表储存形成有效的土壤水分,导致地表水缺乏。
    • 喀斯特地貌发育的岩石透水性强,地下水资源丰富但难以被有效利用,进一步加剧了地表干旱缺水的状况,在干旱时期,即使有少量降水,也会迅速通过喀斯特地貌渗漏到地下,使得农作物无法获得足够的水分供应,影响生长。

全球气候变化影响

  1. 气温升高
    •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气温升高,贵州地区也不例外,气温升高使得蒸发量增大,土壤水分蒸发加快,空气湿度降低,加剧了干旱程度,近年来贵州夏季气温普遍较常年偏高,蒸发量明显增加,导致土壤水分大量流失,对农业生产等造成不利影响。
    • 气温升高还会影响大气环流和水汽循环,它可能改变季风的强度和路径,进而影响贵州地区的降水分布和水汽输送,增加干旱发生的频率和强度。
  2. 极端气候事件增加
    •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气候事件如极端干旱、暴雨等发生频率增加,贵州受到极端干旱事件影响的概率也相应上升,当遭遇持续的极端干旱天气时,降水持续偏少,河流干涸,水库水位下降,水资源短缺问题凸显,对生态环境、农业生产、居民生活等各方面都带来严重影响。
    • 气候变化还可能导致降水变率增大,降水的时间和空间分布更加不均匀,贵州原本降水时空分布就较为复杂,气候变化进一步加剧了这种不均匀性,使得干旱等极端气候事件更容易发生且影响范围更广、程度更深。

水利设施与水资源管理因素

  1. 水利设施不完善
    • 贵州部分地区水利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一些小型水库、山塘等蓄水工程老化失修,蓄水能力下降,在干旱时期,这些水利设施无法有效发挥调节水资源的作用,不能及时为周边地区提供灌溉用水等,加剧了干旱对农业等领域的影响。
    • 部分地区的灌溉渠道也存在渗漏、堵塞等问题,导致水资源在输送过程中浪费严重,实际灌溉到农田的水量不足,影响农作物生长,在干旱时这种情况更加突出。
  2. 水资源管理不足
    • 水资源管理体系不够完善,缺乏科学合理的水资源调配机制,在干旱期间,不能根据不同地区的用水需求及时、有效地调配水资源,导致一些地区用水紧张,而另一些地区可能存在水资源浪费现象。
    • 对水资源的监测和预警能力有待提高,在干旱发生初期,不能及时准确地监测到水资源变化情况并发布预警信息,使得相关部门和群众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延误了抗旱时机,加重了干旱造成的损失。
© 版权声明
广告也精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