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被称为“冰城”,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 气候条件
- 纬度较高:哈尔滨地处我国东北平原,纬度约为北纬45°左右,高纬度使得冬季太阳高度角小,地面接受太阳辐射少,热量散失快,导致冬季漫长而寒冷。
- 靠近冬季风源地:哈尔滨位于蒙古-西伯利亚冬季风的前沿地带,冬季风带来大量冷空气,加剧了寒冷程度,1月平均气温可达-18℃左右,极端最低气温曾达到-38.1℃。
- 冰雪资源丰富
- 降雪量大:每年冬季,哈尔滨受西伯利亚冷高压和太平洋暖湿气流的共同影响,降雪频繁且积雪期长,一般从每年11月至次年3月,市区平均积雪厚度达20厘米以上,山区积雪更厚,为冰雪景观的打造提供了充足的原料。
- 冻结期长:冬季哈尔滨的河流、湖泊等水体冻结期较长,松花江每年从11月上旬开始结冰,直至次年4月中旬解冻,封冻期长达150天左右,这使得城市内外的水域成为天然的冰场,也为冰雕、雪雕作品的长时间保存提供了有利条件。
- 冰雪文化历史悠久
- 早期冰雪活动:哈尔滨的冰雪文化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清代,当地居民就有利用冰雪进行生产生活的记录,如制作冰灯、雪爬犁等,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冰雪活动逐渐演变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
- 冰雪节的推动:1985年,哈尔滨创办了冰雪节,这是中国第一个以冰雪为主题的地方性节庆活动,与日本札幌雪节、加拿大魁北克冬季狂欢节和挪威奥斯陆滑雪节并称世界四大冰雪节,此后,每年的冰雪节都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进一步提升了哈尔滨“冰城”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节日期间,各种大型冰雪艺术展览、冰雪赛事、冰雪旅游活动精彩纷呈,使哈尔滨成为冰雪艺术的殿堂和冰雪旅游的胜地。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