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三峡大坝

百科4个月前发布 admin
1 0
广告也精彩

防洪

  • 有效拦蓄洪水
    •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人口密集、经济发达,是我国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和城市集中分布区,历史上,长江洪水常常泛滥成灾,给中下游地区带来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
    • 三峡大坝建成后,能有效拦蓄上游洪水,大大削减洪峰流量,降低中下游地区遭受洪水侵袭的风险,保障中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在一些大洪水年份,通过三峡大坝的拦蓄调节,显著减轻了中下游的防洪压力。
  • 提高防洪标准:使长江中下游防洪能力从防御十年一遇洪水提高到防御百年一遇洪水,遇千年一遇特大洪水时,配合分蓄洪工程可防止中下游平原发生毁灭性灾害。

发电

  • 提供大量清洁电能
    • 三峡水电站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利用水能转化为电能,它的装机容量巨大,多年平均发电量可达数百亿千瓦时。
    • 这些清洁电能源源不断地输往华东、华中等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能源支撑,减少了对煤炭等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有助于优化我国能源结构,降低碳排放,促进可持续发展。
  • 促进经济发展:发电效益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同时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如为当地提供就业机会,促进了制造业、服务业等产业的繁荣,对区域经济增长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航运

  • 改善长江航运条件
    • 三峡大坝上游形成了巨大的水库,使上游水位抬升,水流变缓,险滩被淹没,航道加深加宽。
    • 这大大改善了长江上游的通航条件,万吨级船队可直达重庆,航运成本降低,运输效率大幅提高,促进了长江流域的水上贸易往来和经济交流,加强了区域间的联系与合作。
  • 推动内河航运发展:有利于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促进长江经济带的协同发展,使长江“黄金水道”的优势得到更充分发挥,带动沿江地区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

水资源综合利用

  • 保障城乡供水:为沿线城乡提供了稳定可靠的优质水源,满足了大量人口和工农业用水需求,对保障居民生活用水安全和工农业生产正常运转至关重要。
  • 优化水资源配置:通过对水资源的合理调度,在不同季节和时段实现水资源的科学分配,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
© 版权声明
广告也精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