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身成为突出目标
- 高耸物体:当人处于空旷地带且是周围最高的物体时,比如在山顶、旷野中孤立的大树下,雷电容易选择这些突出的物体作为放电通道,从而增加被雷击的风险,因为电荷会在这些高处聚集,吸引雷电来袭。
- 导电性好:人体如果处于一个导电性良好的环境中,又没有其他更好的避雷措施,也容易被雷击,例如在水面上划船时,水是导体,人和船整体就成为了相对突出且易导电的目标。
- 自然环境因素
- 天气条件:在雷电天气下,尤其是伴有暴雨、大风、强对流等剧烈天气变化时,被雷击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因为这样的天气容易形成强烈的电场和电荷分布不均,引发雷电放电。
- 地理位置:某些地区本身就处于雷电多发地带,如赤道附近、山区、海边等,赤道地区气候炎热潮湿,对流活动频繁,容易产生雷电;山区地形复杂,气流不稳定,易形成雷电;海边水汽充足,也为雷电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 违反避雷原则
- 接触导体:在雷电天气中,如果接触到金属物体,如铁杆、铁丝、金属门窗等,雷电可能会通过这些导体传导到人体上,因为金属是良好的导电体,会引导雷电的电流。
- 使用电器:此时使用电器,特别是室外天线的收音机、电视机、电话等,雷电可能会沿着线路引入室内,造成人员伤亡和电器损坏,雷电可能会通过线路感应出高电压,对人体和电器造成危害。
- 在户外停留:雷电天气时,如果在户外不及时寻找安全的避雷场所,如建筑物、汽车内等,而是继续暴露在空旷地带,就很容易成为雷击目标,在户外,人体没有任何防护屏障,直接面对雷电的威胁。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