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方面
- 出行需求集中
- 节假日、寒暑假等特定时期是出行高峰期,例如春节期间,大量务工人员、学生等群体都有返乡或返程的需求,导致客流量剧增,以2023年春运为例,40天内全国发送旅客超15亿人次,如此庞大的出行需求使得火车票供不应求,必须通过抢票来争取有限的车票资源。
- 一些热门旅游线路在旅游旺季时,如国庆假期前往热门旅游城市(像成都、杭州、西安等)的车票也十分抢手,很多人同时预订同一时段的车票,造成车票紧张。
- 客流分布不均衡
- 不同线路、不同车次的客流量差异很大,一些热门线路,比如北京到上海、广州到深圳等,由于经济交流频繁、人口流动量大,每天的车次都有大量乘客预订,而一些冷门线路的车次可能很少有人问津,这种客流分布的不均衡导致热门车次的车票竞争激烈,需要抢票才能获得。
- 即使在同一线路上,不同时段的需求也不同,早晚高峰时段以及方便出行的时间段(如上午出发、下午到达等)的车票往往更受欢迎,抢票难度也更大。
供给方面
- 铁路运力有限
- 铁路建设需要巨大的投入和较长的周期,目前的铁路运力增长速度相对滞后于不断增长的出行需求,虽然近年来铁路部门一直在努力增加运力,如增开列车、优化线路等,但短期内仍无法完全满足所有乘客的出行需求,例如一些繁忙干线的铁路运输能力已经接近饱和,在高峰时期很难提供足够数量的车票。
- 列车的座位数量是固定的,一趟列车的车票数量有限,比如一列普通列车可能有1000个座位,面对众多乘客的预订,僧多粥少的局面就容易引发抢票现象。
- 车票发售规则
- 火车票实行提前预售制度,一般提前15天或30天发售,这就使得乘客会在同一时间集中抢购车票,例如早上8点开始发售30天后的车票,大量乘客同时涌入售票系统,瞬间造成网络拥堵,很多人可能因为系统卡顿等原因无法顺利购票,从而加剧了抢票的激烈程度。
- 铁路部门为了保障公平,会设置一些购票限制和规则,比如每个用户在一定时间内可以购买的车票数量有限,还有候补购票规则等,这些规则在一定程度上虽然保障了公平,但也使得部分乘客需要通过抢票来确保自己能买到票,例如候补购票时,如果前面的乘客退票或改签,后面排队候补的乘客才有机会获得车票,所以大家都希望能直接抢到正票,避免候补的不确定性。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