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东站为什么那么小

百科1个月前发布 admin
2 0
广告也精彩

历史发展因素

  1. 始建时期规划定位
    • 北京东站始建于1938年,原名东郊站,当时的规划主要是服务于东郊地区相对较小规模的货物运输和一定的客运需求,其建设是基于当时东郊产业布局和交通联系的初步考量,并非按照大型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的标准来设计。
    • 在那个时期,东郊的经济活动和人员流动规模远不及后来城市发展的程度,所以车站规模较小,当时周边主要是一些小型工厂、仓库以及相对分散的居民区,对大规模铁路运输设施的需求有限。
  2. 后续发展受限
    •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北京城市功能和规模急剧扩张,但北京东站由于早期建设基础和规划限制,在后续的改造和扩建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不像一些新建的大型车站可以在规划时就进行高起点、大规模的设计,它难以突破既有建筑格局和用地限制进行大规模扩建。
    • 周边土地利用已经相对固定,要大幅增加站房面积、站台数量等设施,涉及到复杂的拆迁、土地协调等问题,成本高且难度大,导致其规模难以像新建大型车站那样得到快速扩充。

功能定位因素

  1. 货运为主
    • 北京东站目前主要承担货运功能,是北京铁路枢纽货运站之一,货运站的功能需求与客运站不同,不需要大规模的候车大厅、旅客集散广场等设施。
    • 货运作业重点在于货物的装卸、存储和运输组织,站场布局围绕货物处理流程展开,如货场的仓库、装卸设备等设施占据了较大空间,相对客运服务设施而言,整体建筑和场地规模就不会像大型客运站那样庞大。
  2. 客运服务为辅
    • 虽然也承担一定的客运功能,但客运量相对较小,其客运主要服务于一些特定方向和需求,如部分市郊铁路通勤客流等。
    • 与北京的主要客运站如北京西站、北京南站相比,北京东站在长途客运、大规模旅客中转等方面的功能较弱,不需要设置大规模的售票厅、候车室来应对大量旅客的集中出行,这也使得其整体规模难以做大。

铁路枢纽布局因素

  1. 周边车站分流
    • 北京铁路枢纽内有多个功能各异的大型车站,如北京西站主要承担京广、京九等方向的长途旅客运输和大量货物列车的始发终到;北京南站侧重于京津城际、京沪高铁等高速列车的运营,服务大量的中长途旅客。
    • 这些车站分担了北京东站的部分客运和货运功能,使得北京东站不需要承担过于繁重的运输任务,也就没有必要建设得规模过大,大量的长途旅客选择在北京西站或北京南站乘车,减轻了北京东站的客运压力。
  2. 枢纽整体功能分工
    • 北京铁路枢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车站按照不同的功能进行分工协作,北京东站在这个分工体系中,主要起到辅助和补充的作用。
    • 其货运功能有助于优化枢纽内货物运输的布局,使不同类型的货物在不同车站进行高效处理;客运方面则满足周边特定区域的客流需求,这种分工明确的布局模式决定了北京东站不需要具备与主枢纽车站同等规模的设施。
© 版权声明
广告也精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