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空气活动
- 冷空气频繁南下
- 来自极地或西伯利亚地区的冷空气势力较强时,会频繁向黑龙江地区移动,这些冷空气团温度极低,当它们控制黑龙江时,就会带来明显的降温,在冬季,西伯利亚冷高压不断堆积冷空气,一旦有合适的大气环流引导,冷空气就会长驱直入黑龙江,使得当地气温大幅下降。
- 冷空气的移动速度和强度不同,降温幅度也有差异,快速移动的冷空气可能在短时间内就带来较大幅度的降温,而缓慢移动的冷空气则可能使降温过程持续较长时间。
- 冷空气变性
- 冷空气在向南移动过程中,会与沿途的暖湿空气相互作用,当冷空气进入黑龙江地区时,可能已经经过了一定距离的移动,发生了变性,虽然冷空气主体依然寒冷,但与初始状态相比,其降温能力可能有所变化。
- 冷空气在经过一些相对温暖的下垫面(如海洋)时,会吸收一定的热量和水汽,使得其性质变得相对复杂,这种变性后的冷空气到达黑龙江,可能不会像纯粹的极地冷空气那样造成极其剧烈的降温,但依然会导致气温下降。
大气环流调整
- 环流形势改变
- 大气环流形势的变化对黑龙江地区的气温有重要影响,当高空西风带环流出现波动,引导冷空气南下的路径发生改变时,黑龙江地区就可能受到冷空气的影响而降温。
- 西风带槽脊位置的移动,如果槽加深东移,槽前的西南气流会引导冷空气南下影响黑龙江,或者当极地涡旋出现偏移,冷空气的扩散方向发生变化,也可能使黑龙江进入冷空气控制区域,从而引起降温。
- 高低压系统影响
- 地面高低压系统的活动也会导致黑龙江降温,当蒙古冷高压加强并向南伸展时,其前部的冷空气会迅速扩散到黑龙江地区,造成降温。
- 低压系统的活动也可能间接影响气温,当有低压系统过境时,可能会带来降水天气,降水过程中,云层会阻挡太阳辐射,使地面获得的热量减少,同时降水蒸发也会消耗热量,从而导致气温下降,而且降水过后,大气湿度增加,夜晚大气逆辐射增强的同时,也会使得地面热量散失加快,进一步加剧降温效果。
季节因素
- 冬季太阳辐射弱
- 黑龙江地处高纬度地区,冬季太阳高度角小,太阳辐射到达地面的强度较弱,地面获得的太阳热量减少,气温自然容易下降。
- 与夏季相比,冬季太阳光线斜射程度大,等量的太阳辐射散布在更大的面积上,单位面积地面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大幅减少,导致地面温度降低,进而影响近地面大气温度,使得黑龙江冬季气温明显低于其他季节,容易出现大幅度降温天气。
- 冬季昼夜温差大
- 冬季黑龙江地区白天日照时间短,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温有限;夜晚时间长,地面热量散失快,这种较大的昼夜温差使得夜间气温容易大幅下降。
- 白天地面在太阳辐射下升温,到了夜晚,由于没有太阳辐射补充热量,地面通过长波辐射不断向太空散失热量,在晴朗无云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差,地面降温迅速,从而导致黑龙江冬季夜间经常出现大幅度降温,有时昼夜温差可达十几摄氏度甚至更大。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