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叫丹霞地貌

百科1个月前发布 admin
2 0
广告也精彩

丹霞地貌是以陡崖坡为特征的红层地貌,因在中国广东省北部仁化县丹霞山有典型发育而得名,以下是关于其命名的详细介绍:

  • 首次发现
    • 1928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地质学硕士学位的矿床学家冯景兰,在我国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丹霞山注意到了分布广泛的第三纪(6500万年~2330万年)红色砂砾岩层。
    • 这些岩层在差异风化、重力崩塌、流水溶蚀等综合作用下,形成了城堡状、宝塔状、针状、柱状、棒状、方山状或峰林状的地形,冯景兰把这种红色岩层上发育的地貌称为“丹霞地形”。
  • 正式命名
    • 1939年,构造地质学家陈国达把这种红色岩层上发育的地貌称为“丹霞地貌”,并把这种地貌作为一个独立的岩石地貌类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 1961年,黄进首次对丹霞地貌中的丹崖赤壁进行了直接测量,并测定了此地丹霞地貌的高度、长度、坡度等,从此丹霞地貌从定性研究走向了定量研究。
  • 命名影响
    • 从此之后,“丹霞地貌”这一概念便被广泛接受和使用,成为了描述这种独特地貌类型的专用术语。
    • 丹霞地貌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地质旅游资源,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和探索。 丹霞地貌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对于理解地球演化、地质过程和生态环境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 版权声明
广告也精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