钵仔糕变硬,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比如有的配方中粘米粉与澄粉的比例为 3:1,这样做出的钵仔糕可能就会比较硬,而如果将比例调整为 1:1 或 1:2 左右,糕体的质地会更软糯适中。
用价格低廉、来源不明的淀粉制作钵仔糕,可能会发现糕体表面不光滑,内部有颗粒感,质地明显比使用优质淀粉制作的硬且口感差。
原本应该用 200 克水和 100 克粉混合调制粉浆,若实际只加了 150 克水,那么做出的钵仔糕就很可能因为粉浆过稠而质地偏硬。
有些商家为了让钵仔糕保存时间长且看起来更有弹性,过度添加增稠剂,结果消费者购买后发现糕体硬邦邦的,几乎失去了原本软糯的口感。
用筷子简单搅拌粉浆,没有充分搅拌至看不到干粉颗粒,蒸出的钵仔糕就可能出现有的地方硬、有的地方软的现象,影响整体品质。
一般钵仔糕用中小火蒸 15 - 20 分钟左右即可,若蒸了 30 分钟甚至更久,蒸出的钵仔糕就会明显变硬,失去原本的软糯口感。
用大火蒸钵仔糕,5 分钟左右表面就开始干结,而内部可能还未完全凝固,最终蒸出的糕体表面硬、里面也不够软糯,若用小火慢慢蒸,可能需要 30 分钟以上,这样糕体也会因为水分流失过多而变硬。
蒸好钵仔糕后马上从模具中倒出,发现糕体很软且容易变形,放置一段时间后,糕体就会变得越来越硬,口感也变差。
将做好的钵仔糕放在厨房台面上,经过一天后,糕体就会明显变硬,口感也大不如前。
制作好的钵仔糕放置三天后,会发现糕体硬得像石头一样,几乎无法正常食用。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