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环流形势
- 环流异常
- 白城地区的降水与大气环流的整体形势密切相关,当影响该地区的环流系统出现异常时,降水情况就会发生变化,正常情况下,西风带的波动会带来冷空气和暖湿气流的交汇,从而引发降水,但如果西风带环流异常稳定或异常强烈,暖湿气流难以深入白城地区,或者冷空气的路径和强度不符合降水条件,就会导致该地区降水偏少甚至无雨。
- 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和强度对白城降水也有重要影响,当副热带高压势力较强且位置偏北时,它会阻挡南方暖湿气流北上,使得白城地区处于高压控制下的下沉气流区,空气难以冷却凝结成云致雨,从而造成少雨天气。
- 水汽输送不畅
降水需要充足的水汽供应,白城地区的水汽主要来源于海洋,如来自太平洋的水汽,如果大气环流未能有效地将水汽输送到白城,就会导致该地区水汽含量不足,难以形成降水,当大气环流中的水汽输送带发生断裂或偏移,使得原本可以到达白城的水汽转向其他地区时,白城就会出现干旱少雨的状况。
地形地貌
- 山脉阻挡
白城周边的地形对水汽和气流有阻挡和抬升作用,如果周边山脉阻挡了暖湿气流的前进,气流无法顺利到达白城地区,或者在山脉的背风坡形成下沉气流,不利于水汽凝结成云,都会影响白城的降水,大兴安岭等山脉的存在,可能会改变气流的运行方向,使得部分暖湿气流在山脉东侧抬升形成降水,而白城地区则可能因气流下沉而降水减少。
- 平原地形影响
白城地处松嫩平原西部,地势相对平坦开阔,这种地形不利于形成地形雨,暖湿气流在广阔的平原上难以因地形阻挡而被迫抬升冷却凝结,平坦的地形使得空气水平运动较为顺畅,垂直对流相对较弱,不利于水汽聚集形成降水云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地区的降水概率。
下垫面状况
- 地表植被覆盖
白城地区的植被覆盖情况会影响下垫面与大气之间的热量和水分交换,植被可以通过蒸腾作用向大气中释放水汽,增加空气湿度,有利于降水的形成,如果该地区植被覆盖率较低,地表蒸发的水分相对较少,空气湿度难以有效提升,大气中水汽含量不足,就不利于降水的发生,过度开垦、草原退化等导致植被破坏的情况,可能会使得当地空气湿度降低,降水条件变差。
- 土壤湿度
土壤湿度对降水也有反馈作用,当土壤湿度较低时,地面蒸发的水汽较少,大气中水汽含量相对较低,不利于形成降水,干燥的土壤还会使地表温度升高较快,导致近地面空气层结不稳定,容易形成下沉气流,抑制降水的产生,相反,土壤湿度较高时,地面蒸发增加,为降水提供了更有利的水汽条件。
人为因素
- 气候变化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大气环流和气候系统发生改变,这对白城的降水产生了间接影响,全球变暖使得极端天气事件增多,降水的时空分布更加不均匀,白城地区可能会出现降水异常偏少或偏多的年份,干旱和暴雨等极端气候事件的发生频率增加,气候变化还可能影响水汽输送路径和强度,进而影响该地区的降水情况。
- 人类活动干扰
人类活动对下垫面和大气环境产生了一定影响,大规模的农业灌溉可能改变局部地区的水分平衡,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土壤湿度变化,进而影响地面蒸发和大气湿度,城市建设中大量的建筑物和硬化地面增加了地表径流,减少了水分的入渗和蒸发,也可能对局部气候和降水产生一定干扰,工业活动排放的污染物可能影响大气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对云的形成和降水过程产生潜在影响,但这种影响相对复杂且目前研究还在不断深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