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干旱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大气环流异常
- 季风活动异常
- 云南主要受西南季风影响,当西南季风较弱时,带来的水汽量减少,某些年份季风推进速度慢,在云南停留时间短,无法充分将海洋水汽输送到该地区,使得降水难以形成。
- 厄尔尼诺现象对大气环流有显著影响,厄尔尼诺发生时,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升高,导致大气环流发生变化,使得原本正常的西南季风减弱,进而影响云南的降水,云南在厄尔尼诺事件期间,常常出现干旱情况。
- 高原地形阻挡 云南处于云贵高原,其地形对大气环流有阻挡和抬升作用,当大气环流形势不利于水汽输送和降水形成时,高原地形会阻碍水汽的正常进入,使得云南部分地区处于雨影区,降水减少,在一些天气系统移动过程中,高原阻挡了携带水汽的气流,导致气流在高原边缘抬升形成降水,而云南内部部分区域则得不到充足的水汽供应,从而引发干旱。
降水变率大
- 降水时间分布不均 云南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干湿季分明,干季(11月至次年4月)降水量很少,而这期间气温较高,蒸发量大,冬季云南大部分地区受大陆冷气团控制,降水稀少,且太阳辐射强,地面蒸发旺盛,土壤水分散失快,容易出现季节性干旱。
- 年际降水变化大 云南年降水量的年际变化较大,有的年份降水偏多,有的年份降水偏少,当出现连续多年降水偏少的情况时,就容易引发持续性干旱,在过去几十年中,云南曾多次出现连续数年降水低于多年平均水平的时段,导致土壤长期缺水,河流湖泊水位下降,干旱加剧。
水利设施与水资源利用
- 水利设施不完善
- 部分地区水利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水库、灌溉渠道等设施老化失修,蓄水、引水能力不足,一些小型水库由于建设年代久远,存在渗漏等问题,无法有效储存水资源,在干旱时期不能充分发挥调蓄作用,导致水资源供应紧张。
- 水利设施分布不均衡,一些山区、偏远地区水利设施覆盖不到位,农业灌溉用水困难,在一些山区,由于地形复杂,建设水利设施成本高,导致很多农田缺乏有效的灌溉设施,只能靠天吃饭,干旱时农作物受旱严重。
- 水资源利用不合理
-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云南部分地区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存在浪费现象,一些工业企业用水粗放,循环利用率低,农业灌溉方式也较为传统,大水漫灌现象普遍,导致水资源浪费严重,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
- 城市发展过程中,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但在水资源管理和调配方面存在不足,部分城市在水资源配置上没有充分考虑干旱年份的用水需求,导致在干旱时城市供水紧张,影响居民生活和生产。
生态环境退化
- 森林植被破坏 云南部分地区由于过度砍伐森林、毁林开荒等活动,导致森林植被减少,森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重要生态功能,森林植被破坏后,其水源涵养能力下降,土壤保水能力减弱,一些山区森林被砍伐后,降雨时雨水很快流失,不能有效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使得河流径流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加剧了干旱程度。
- 水土流失 严重的水土流失使得土壤保水保肥能力降低,大量土壤养分流失,土壤结构破坏,水分渗透和储存能力变差,在云南一些山区,由于坡耕地较多,不合理的开垦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在干旱季节,土壤无法保持足够的水分,影响农作物生长,同时也使得周边水资源受到污染,可用水资源量减少。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