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洗钱等违法金融活动
- 阻断资金非法流动渠道
现金交易相对隐蔽,是洗钱等违法金融活动常用的手段,如果不对进出境现金进行限额管理,大量非法资金可以通过现金形式轻松跨境转移,逃避监管,犯罪分子可能将非法所得现金伪装成正常贸易款项,通过携带大量现金进出境,再在境外进行洗白等操作,重新流入国内合法金融体系,设置限额可以有效限制这种大规模现金非法跨境流动的可能性,从源头上遏制洗钱等违法活动。
- 便于监控异常资金流动
规定现金限额后,海关能够更精准地识别和监控超出正常范围的现金携带情况,当旅客或货物携带的现金超过限额时,海关可以将其作为重点监管对象,进一步调查资金来源和用途,这有助于及时发现潜在的金融违法犯罪线索,维护金融秩序安全稳定,如果有旅客频繁携带接近或超过限额的现金进出境,且行为表现异常,海关就可以展开深入调查,判断其是否涉及违法资金流转。
维护国家金融秩序稳定
- 稳定外汇市场
大量现金的无序跨境流动会对国家外汇市场造成冲击,如果允许无限制地携带现金进出境,可能导致外汇供求关系失衡,影响汇率稳定,突然有大量现金流出境外,会减少国内市场上的外汇供给,对本币汇率产生贬值压力;反之,大量现金流入可能导致外汇储备异常波动,影响国家对外汇市场的宏观调控能力,通过设置现金限额,可以避免这种因现金流动过于随意而引发的外汇市场不稳定情况,保障国家金融市场的平稳运行。
- 保障货币政策有效实施
国家的货币政策是基于国内经济形势和宏观调控目标制定的,现金限额管理有助于确保货币政策的有效传导和实施,如果现金可以不受限制地跨境流动,会干扰国内货币供应量的统计和调控,过多现金流出可能使国内货币供应量减少,影响实体经济的资金供应,进而削弱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就业和物价等宏观经济目标的调控效果,合理的现金限额规定能使海关配合金融监管部门,维持国内货币流通秩序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遵循国际通行做法与对等原则
- 国际惯例接轨
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对进出境现金实施限额管理,这是一种被广泛认可的国际通行做法,中国海关设置现金限额也是为了与国际惯例接轨,便于国际间的贸易、人员往来等活动在规范的框架内进行,在全球化背景下,遵循国际通行的现金管理规则,有利于维护国际经济交往的正常秩序,减少因各国现金管理差异带来的不便和潜在风险,在国际商务旅行和跨境贸易中,如果各国现金管理政策差异过大,可能导致企业和个人在资金安排、通关流程等方面面临诸多困扰,影响国际经济合作的效率。
- 对等原则考量
在国际交往中,遵循对等原则是维护国家利益和正常国际关系的重要方面,其他国家对我国公民或企业进出境现金有限制规定时,我国海关设置相应的现金限额,有助于在国际经济交往中保障自身权益,促进公平、有序的国际经济交流环境,如果某国对我国公民携带现金进出境设置了严格限额,我国也根据对等原则制定相应政策,防止该国利用不合理的现金管理政策对我国进行经济利益侵害或实施其他不当行为,同时也促使对方在相关政策上保持合理、公平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