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水形成的积水
- 原理
- 当暖湿空气沿着山坡上升时,随着海拔升高,气压降低,空气体积膨胀,水汽冷却凝结,形成降水,如果山顶的地形较为封闭,或者有足够的集水区域,降水就会在山顶积聚形成水。
- 一些高耸孤立的山峰,周围的水汽在上升过程中遇到山体阻挡,在山顶冷却凝结成雨或雪,降落在山顶后汇聚起来。
- 示意
可以画一个简单的山体剖面图,展示暖湿气流爬坡上升、在山顶降水并形成积水的过程,在图中,山体用不规则的曲线表示,从山脚到山顶标注出不同的海拔高度,暖湿气流用箭头表示,从山体一侧较低的地方斜向上爬升,在山顶上方形成降雨或降雪的符号,山顶有一个小水洼或小型积水区域来表示积水。
地下水出露
- 原理
- 地下水在地下含水层中流动,当遇到山体的阻隔且山顶部位的隔水层较薄或存在裂隙时,地下水就有可能沿着这些通道上升到山顶出露形成水。
- 一些山区地下存在承压含水层,在山体隆起处,水压促使地下水向上涌出到山顶。
- 示意
绘制一个山体的地质剖面图,展示地下含水层的分布,山体用不同的地层线条表示,含水层用特定的图案填充,从山脚到山顶,标注出地下水的流动方向,在山顶位置画一个泉眼或小水塘,表示地下水出露形成的水,可以用箭头表示地下水从山体内部向山顶涌出的路径。
季节性积雪融化
- 原理
- 在高海拔地区,冬季山顶会有积雪,当春季气温升高时,积雪开始融化,融化的雪水汇聚在山顶的低洼处就形成了水。
- 喜马拉雅山脉的一些山顶,冬季被厚厚的积雪覆盖,随着春季到来,气温回升,积雪逐渐融化,形成山顶的积水。
- 示意
画一幅山顶冬季和春季的对比图,冬季的图中,山顶覆盖着厚厚的积雪;春季的图中,积雪部分融化,在山顶形成一些融水汇聚的小水潭,周围有一些水流痕迹表示融化的雪水向下流淌的方向,可以标注出冬季和春季的不同时间以及相应的气温变化示意。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