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并非一直无雨,其降水情况受到多种因素综合影响:
大气环流
- 副热带高压控制
当副热带高压较为强盛且稳定地控制海南地区时,盛行下沉气流,下沉气流抑制了空气的垂直上升运动,使得水汽难以冷却凝结成云致雨,从而导致少雨或无雨天气,在夏季某些时段,如果副高长时间稳定在海南上空,该地区就可能出现持续的晴热少雨天气。
- 季风影响
- 冬季风:冬季,亚洲大陆受蒙古西伯利亚冷高压控制,盛行冬季风,海南位于冬季风的路径上,冬季风带来的是较为干燥的冷空气,水汽含量少,降水相对较少,而且冬季风的势力较强时,会抑制暖湿气流的北上,不利于海南形成降水。
- 夏季风:夏季,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海南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正常情况下,夏季风带来丰富的水汽,为海南带来降水,但如果夏季风的进退出现异常,比如夏季风势力较弱,推进速度慢或长时间在南方其他地区徘徊,海南就可能得不到充足的水汽输送,导致降水偏少甚至无雨,当夏季风在5月、6月期间长时间停留在华南沿海的其他地区,海南可能会出现阶段性的少雨天气。
地形因素
- 山脉阻挡
海南中部有五指山等山脉,当水汽从海洋向内陆输送时,遇到山脉的阻挡,气流被迫抬升,在抬升过程中,水汽冷却凝结形成降水,导致山脉迎风坡降水较多,而背风坡一侧,气流下沉增温,水汽难以凝结,降水相对较少,位于五指山背风坡的一些地区,降水就比迎风坡地区少,如果气流在山脉迎风坡已经大量降水,越过山脉后水汽含量减少,那么山脉背风坡的海南其他地区可能会出现相对无雨或降水稀少的情况。
- 地形封闭
海南局部地区存在一些地形较为封闭的区域,如一些山间盆地或谷地,这些区域内的空气流通不畅,水汽难以有效扩散和补充,当大气环流条件不利于降水时,这些地区就容易出现无雨的状况,而且在某些天气系统影响下,封闭地形内的气流容易形成静风或微风环境,不利于水汽的垂直混合和降水的形成。
海洋因素
- 海温异常
海洋表面温度的异常变化对海南降水有影响,当热带西太平洋海温异常偏高时,会影响大气环流,可能导致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南、偏强,使得海南处于副高控制下的时间延长,降水减少,相反,当海温异常偏低时,大气环流也会发生相应改变,影响水汽输送和降水分布,可能使海南降水出现异常变化,有时导致降水偏少甚至无雨,厄尔尼诺事件发生时,热带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增暖,会引发全球大气环流异常,海南地区可能出现降水异常偏少的情况。
- 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
海洋和大气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海洋通过蒸发向大气输送水汽,是大气水汽的重要来源,海南四周环海,如果海洋与大气之间的水汽交换出现异常,比如海洋表面蒸发量异常减少,大气中水汽含量不足,就不利于形成降水,而且海洋的洋流对大气环流也有影响,例如黑潮暖流对我国沿海地区的气候有一定作用,如果其流动路径或强度发生变化,可能间接影响海南地区的水汽输送和降水情况,导致出现无雨或降水异常的天气。
人为因素
- 森林砍伐和生态破坏
森林具有涵养水源、增加空气湿度等生态功能,海南部分地区过去存在森林砍伐现象,导致森林面积减少,森林减少后,其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地下水补给减少,空气湿度降低,不利于水汽凝结形成降水,生态环境的破坏也会影响局部气候的稳定性,使得降水的时空分布发生变化,增加了出现无雨或降水异常偏少的可能性。
- 城市化进程
随着海南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面积不断扩大,人口大量聚集,城市下垫面性质发生改变,由原来的自然土壤、植被等变为水泥、沥青等人工地面,人工地面的比热容小,升温快,使得城市气温相对较高,形成城市热岛效应,城市热岛效应会改变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的大气环流,使得城市上空的空气垂直上升运动受到抑制,不利于水汽凝结成云致雨,而且城市的建筑物等还会阻挡和改变气流的运动方向,影响水汽的输送和扩散,导致城市及其周边地区降水分布发生变化,有时会出现城市中心区域降水相对减少甚至无雨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