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岛为什么总停航

百科3个月前发布 admin
4 0
广告也精彩

恶劣天气

  1. 大风
    • 长岛海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冬季和春季多西北风,当风力达到一定级别(如7级及以上)时,航行船舶面临极大安全风险,强风会使船舶剧烈摇晃、偏离航线,增加碰撞、搁浅等事故的可能性。
    • 在冬季冷空气频繁南下时,常伴有大风天气,2020年1月,一场强冷空气过境长岛,带来了8级以上大风,长岛各港口随即发布停航通知,所有进出长岛的客船和货船停止运营,以保障海上交通安全。
  2. 大雾
    • 长岛地区在特定季节容易出现大雾天气,尤其是在夏季暖湿空气与冷空气交汇时,大雾会导致能见度极低,严重影响船舶驾驶员对周围环境和目标的观察判断。
    • 当能见度小于规定标准(如小于500米)时,船舶难以安全航行,2019年7月,长岛海域出现持续性大雾天气,能见度一度降至不足200米,长岛港口停航长达数天,众多航班延误,给旅客出行和货物运输带来极大不便。
  3. 暴雨
    • 暴雨会引发海面急剧涨潮、海浪增大以及水流紊乱等情况,船舶在这样的海况下航行,操控难度增加,容易出现危险。
    • 夏季的暴雨天气可能会导致长岛沿海出现较大的风浪和较高的潮位,2021年8月的一场暴雨,使得长岛海域海浪超过2米,部分码头水位上涨,船舶无法正常靠泊和离港,港口因此发布停航指令。

海洋灾害

  1. 风暴潮
    • 风暴潮通常由强烈风暴引起,它会使海平面异常升高,当风暴潮与天文大潮叠加时,对长岛沿海地区的影响更为严重。
    • 高水位会淹没码头、损坏港口设施,威胁船舶安全,2018年9月,受台风“摩羯”影响,长岛出现风暴潮,沿海潮位大幅上涨,部分码头被海水淹没,所有进出长岛的船舶被迫停航,相关部门对港口设施进行紧急检查和修复,待海况稳定后才恢复通航。
  2. 海冰
    • 长岛冬季受低温影响,海域会出现海冰现象,海冰会阻碍船舶航行,可能导致船舶被困、碰撞等事故。
    • 每年冬季,当海冰达到一定厚度和范围时,长岛港口会根据实际情况停航,2022年1月,长岛海域出现大面积海冰,部分航道被冰封,客货船全部停航,直至海冰融化、航道畅通后才恢复运营。

港口设施维护与检修

  1. 码头设施维修
    • 长岛的港口码头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以确保其结构安全和正常运行,在码头设施维修期间,船舶无法正常靠泊装卸货物或上下旅客,从而导致停航。
    • 每年都会对长岛的部分老旧码头进行结构检测和修复工作,在维修过程中,会占用部分泊位,其他船舶需调整靠泊计划,有时甚至会导致整个港口部分航线停航,2023年上半年,长岛某主要码头进行栈桥修复工程,该码头所在航线的船舶停航约一周时间,待维修完成后才恢复运营。
  2. 航道疏浚
    • 随着船舶流量的增加,长岛的航道可能会出现淤积,影响船舶安全航行,定期进行航道疏浚工作是必要的。
    • 在航道疏浚期间,为了保障施工安全和船舶航行安全,会对航道进行局部或全部封锁,导致船舶无法通行,2022年下半年,长岛海域部分航道因淤积严重进行疏浚作业,相关航道停航近半个月,过往船舶需绕航或等待疏浚结束后再通行。

其他特殊情况

  1. 军事活动
    • 长岛地区有时会因军事任务或军事演习等活动,对周边海域实施临时管控。
    • 军事活动期间,会划定特定的禁航区域,禁止民用船舶进入,以确保军事行动的安全和保密,某年度在长岛附近海域进行军事演习时,提前发布禁航通告,长岛各港口停航,禁航范围覆盖了相关海域及进出长岛的主要航线,待军事活动结束后恢复通航。
  2. 公共卫生事件
    •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如新冠疫情期间,为了减少人员流动和聚集,长岛会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对航运进行调整。
    • 可能会限制旅客数量、加强体温检测等防控措施,甚至在疫情形势严峻时,会暂停部分或全部航线运营,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初期,长岛为有效防控疫情,暂停了所有进出岛的客运航线,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好转,逐步恢复部分航线,并根据防控要求实施常态化防控措施下的航运运营调整。
© 版权声明
广告也精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