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辐射与地面热量收支的时间差
- 太阳辐射能量积累
- 夏至这一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理论上,太阳辐射最强,地面获得的太阳热量最多。
- 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后,并不会立即将全部热量释放出来,而是会有一个热量积累的过程。
- 地面热量收支平衡的延迟
- 在夏至之后的一段时间内,虽然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南移动,太阳辐射强度逐渐减弱,但地面吸收的热量仍然大于支出的热量,地面储存的热量继续增加。
- 当地面储存的热量达到最大值后,才会开始向大气释放更多热量,导致气温进一步升高,最热的时候往往出现在夏至之后的一段时间,一般是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即三伏天期间。
大气热量传递的滞后性
- 热量传递过程
- 地面是大气的主要热源,地面通过长波辐射将热量传递给大气。
- 夏至后地面持续积累热量,需要一定时间才能有效地将大量热量传递给大气,使大气温度显著升高。
- 大气调节作用
- 大气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热量在传递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如大气环流、云层覆盖等。
- 这些因素使得大气升温过程相对缓慢且具有滞后性,不会随着太阳辐射的立即变化而迅速改变温度,即使夏至时太阳辐射最强,但大气升温需要时间积累,不会在夏至当天就达到最热状态。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