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自身特性
- 保鲜期短
- 鲜花的保鲜时间相对较短,普通鲜花如玫瑰、康乃馨等,从采摘后算,在常温下可能只有几天的观赏期,这就要求在销售过程中必须高效快速地流转到消费者手中,否则容易枯萎损坏,增加损耗成本。
- 与其他在超市货架上能存放较长时间的商品不同,鲜花的这一特性使得其销售模式需要更精细的冷链物流、快速的配送体系或高效的现场销售策略来配合,而传统超市的运营模式较难满足鲜花如此高的保鲜要求。
- 易损性
- 鲜花比较娇嫩,在运输、摆放过程中容易受到损伤,在超市环境中,人员流动大,货架空间有限且摆放较为密集,鲜花可能会因碰撞、挤压等受到损害,影响美观和品质,导致消费者购买意愿降低。
- 相比其他商品,鲜花在超市的展示和售卖过程中需要更小心的呵护,这对超市的陈列管理和员工操作要求更高,增加了运营难度。
销售成本与利润
- 采购成本
- 鲜花的种植和采购环节成本较高,鲜花种植需要特定的环境、技术和养护措施,其成本包括种苗、肥料、农药、人工等,而且鲜花的品质和产量受季节、气候等因素影响较大,导致采购价格波动频繁。
- 为了保证鲜花的新鲜度和品质,供应商可能需要采用冷链运输等方式,进一步增加了采购成本,这些成本最终会反映在零售价格上,使得鲜花在超市的售价相对较高,可能超出部分消费者的心理预期,影响其市场竞争力。
- 运营成本
- 由于鲜花保鲜期短,超市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进行库存管理,要准确预估销量,避免过多库存积压导致损耗增加;同时又要保证有足够的货源满足顾客需求,这就需要更精准的供应链管理和更高的库存成本投入。
- 超市还需要为鲜花提供适宜的陈列环境,如保持一定的湿度、温度等,这也增加了运营成本,员工需要具备专业的鲜花养护和销售知识,培训成本也不容忽视,综合这些运营成本因素,会压缩鲜花销售的利润空间,使得超市开展鲜花业务的积极性受到一定影响。
- 利润空间相对有限
尽管鲜花价格相对较高,但考虑到其高损耗率和运营成本,扣除各项成本后,鲜花销售的实际利润空间可能并不理想,相比一些超市的主打商品,如食品、日用品等,鲜花业务带来的利润可能不足以成为超市重点发展的业务板块,食品的毛利率可能在20%-30%左右,而鲜花经过层层成本核算后,其利润可能只有10%左右甚至更低,这使得超市在权衡业务布局时,对鲜花超市模式的投入意愿不高。
消费者购买习惯
- 购买场景偏好
- 消费者购买鲜花往往有特定的场景需求,如送花给亲友表达情感等,他们更倾向于在专门的花店购买鲜花,因为花店通常更具专业性,能够提供个性化的包装、搭配建议和送花服务,更符合消费者在特定场景下的情感表达需求。
- 而超市主要是满足消费者日常的生活购物需求,消费者在超市购物时通常是有计划性地采购食品、日用品等,不会将超市作为购买鲜花的首选场景,当消费者要给生病的朋友送花时,会更愿意去花店挑选一束精心包装、搭配寓意良好的鲜花,而不是在超市随意购买。
- 对品质和服务的认知
- 消费者对鲜花品质和服务的期望与超市传统销售模式存在差异,在消费者观念中,花店在鲜花品质把控、品种丰富度和售前售后服务方面更具优势,花店员工一般经过专业培训,能更好地为顾客提供关于鲜花养护、搭配等方面的建议,而超市员工可能缺乏这方面的专业深度。
- 消费者购买鲜花时,往往希望得到更贴心、专业的服务,如根据不同的节日、场合推荐合适的花束,帮忙进行精美的包装等,超市现有的服务模式和员工专业度难以完全满足消费者对鲜花购买的这些期望,导致消费者更愿意选择专业花店而非鲜花超市。
市场竞争格局
- 花店市场成熟
- 传统花店行业经过长期发展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市场格局,花店分布广泛,能够深入社区、商圈等各个角落,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购买需求,花店经营者通常专注于鲜花业务,在鲜花采购、养护、销售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 花店之间的竞争促使它们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如推出特色花束、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等,这使得花店在鲜花销售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挤压了鲜花超市的生存空间,消费者已经习惯在花店购买鲜花,并且对花店品牌有一定的认知度和忠诚度,这也增加了鲜花超市进入市场的难度。
- 电商冲击
- 随着电商的兴起,线上鲜花销售平台迅速发展,电商平台具有便捷性、价格优势和丰富的品种选择等特点,消费者可以通过网络轻松选购来自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的鲜花,并且能够享受送货上门服务。
- 电商平台还通过大数据分析等手段精准推送产品,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相比之下,鲜花超市在产品丰富度和便捷性方面可能难以与电商平台竞争,一些知名电商鲜花平台上的鲜花品种多达数千种,而鲜花超市受限于空间和成本等因素,可能只能提供有限的常见品种,这使得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电商平台购买鲜花,进一步抑制了鲜花超市的发展。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