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环流异常
- 副热带高压影响
- 当副热带高压位置异常偏西、偏北时,四川地区会受到其控制,副热带高压是一个稳定的暖性高压系统,它控制的区域盛行下沉气流,下沉气流会抑制空气的垂直对流,使得热量难以扩散,从而导致地面热量不断积累,气温升高,在某些年份的夏季,副热带高压异常强盛且位置偏西,四川盆地就会长时间处于其控制之下,出现持续高温天气。
- 副热带高压还会引导来自低纬度地区的暖湿气流向四川输送,带来丰富的水汽,水汽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强大气的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后的增温效果,使得四川地区更加炎热。
- 青藏高压影响
- 青藏高压是夏季出现在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上空的大型高压系统,当它异常增强并东移时,会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形成“打通”的形势,使得四川地区处于异常强盛的高压系统控制之下。
- 这种形势下,四川地区盛行下沉气流,空气绝热增温明显,不利于热量和水汽的垂直交换与扩散,导致气温显著升高,形成炎热天气,而且青藏高压的异常活动还可能影响高原周边的大气环流,使得四川地区更容易受到异常暖空气的影响,加剧高温程度。
地形因素
- 盆地地形封闭
- 四川盆地四周被高山环绕,地形较为封闭,这种地形不利于冷空气的进入,使得冬季相对温暖;而在夏季,热量又难以散发出去,就像一个巨大的“蒸笼”,太阳辐射带来的热量在盆地内不断积聚,导致气温持续升高。
- 当夏季太阳辐射强烈时,盆地内的空气吸收大量热量,但由于四周高山阻挡,空气难以与外界进行有效的热量交换,热量只能在盆地内部循环,从而造成气温居高不下,形成炎热的天气。
- 焚风效应
- 四川西部山区地形起伏大,当气流越过山脉时,在背风坡一侧会形成焚风效应,气流在迎风坡上升过程中水汽凝结降雨,到了背风坡则绝热下沉,气温迅速升高。
- 来自青藏高原的冷空气在翻越四川西部山脉后,在山脉背风坡的四川部分地区形成焚风,焚风带来的高温干燥气流会使当地气温明显升高,有时甚至能在短时间内使气温上升十几摄氏度,加剧了四川局部地区的炎热程度。
城市热岛效应
- 城市下垫面改变
- 四川的一些大城市如成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下垫面发生了很大变化,大量的水泥、沥青等人工建筑材料覆盖地面,它们的比热容比自然土壤小得多,在白天太阳辐射下,这些材料升温速度快,能迅速吸收并储存热量。
- 到了夜晚,它们又会快速释放热量,使得城市气温在夜间也维持在较高水平,相比周边的乡村地区,城市就像一个热源,形成了热岛效应,导致城市中心区域气温明显升高,加剧了四川整体的炎热感。
- 城市人为热源排放
- 城市中人口密集,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居民生活等活动会释放大量的热量,工厂的机器运转、汽车尾气排放以及居民家中的空调、炉灶等设备散热,都成为城市的人为热源。
- 这些人为热源不断向城市大气中释放热量,进一步增加了城市的气温,尤其是在夏季高温时段,人为热源的排放叠加在自然气候因素之上,使得城市的炎热程度更加突出,影响了四川地区整体的热环境。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