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后天气仍然很热,甚至出现“秋老虎”现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太阳辐射仍较强
- 日照时长:立秋虽过,但此时太阳直射点并未迅速南移,北半球尤其是中纬度地区接收到的太阳辐射总量依然可观,日照时长相对较长,地面能够获得充足的热量。
- 辐射强度:太阳高度角在立秋后一段时间内仍保持较高水平,阳光照射较为强烈,使得地面和近地面空气吸收的太阳辐射能较多,进而导致气温持续偏高。
副热带高压影响
- 高压控制:立秋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在我国南方地区的势力依然较强,常常控制着江淮、江南等地,副热带高压是一个暖性高压系统,在它的控制下,盛行下沉气流,空气难以形成垂直对流,热量不易扩散,天气晴朗少云,太阳辐射可以直接到达地面,使得地面热量不断积累,气温升高。
- 高压移动: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和强度会出现季节性变化,立秋后,它可能会出现阶段性的北抬或南压,当它北抬时,就会将暖湿空气输送到我国中东部地区,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交汇,形成高温闷热的天气,如果副热带高压长时间稳定控制某一地区,就会造成该地区持续的高温天气。
大气环流形势稳定
- 环流形势:立秋后的大气环流形势相对稳定,没有明显的冷空气频繁入侵,难以打破这种高温闷热的天气格局,冷空气活动不频繁,使得原来被暖空气占据的地区得不到有效的降温,热量在近地面层不断积聚,导致气温居高不下。
- 下沉气流:稳定的大气环流形势有利于下沉气流的维持,下沉气流在空气下沉过程中会受到压缩,具有绝热增温的作用,进一步促使气温升高,下沉气流抑制了空气的垂直对流和水汽的上升凝结,使得天气晴朗少雨,加剧了地面热量的积累,不利于热量的散发,从而使得炎热天气持续。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