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晚点的原因较为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天气因素
- 恶劣天气状况
- 暴雨:暴雨会使跑道积水,影响飞机的起降安全,积水会降低轮胎与跑道之间的摩擦力,导致飞机在刹车、加速和转向时难以控制,当跑道上有较深的积水时,飞机着陆瞬间可能会出现“水漂”现象,使飞行员难以准确判断飞机的姿态和速度,增加着陆风险,从而导致航班延误。
- 大雾:大雾会严重影响飞行员的视线,导致能见度极低,在起飞阶段,飞行员需要清晰地看到跑道标志、跑道边界等,以便准确对准跑道并安全起飞,而大雾天气下,能见度可能低至几十米甚至更低,这使得飞行员无法满足起飞的目视条件,不得不等待雾散或采取备降等措施,进而造成航班晚点。
- 强风:强风会给飞机起降带来很大挑战,逆风过大时,飞机需要更高的速度才能产生足够的升力起飞,这可能导致飞机超过规定的起飞速度限制,增加起飞风险;顺风过大则会使飞机着陆时的地速过快,难以准确控制着陆点和着陆姿态,容易冲出跑道,在一些沿海地区,当遇到台风等强风天气时,机场通常会暂停航班起降,直到风力减弱到安全范围,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大量航班延误。
- 雷暴:雷暴天气伴有强烈的对流、闪电、暴雨和大风等,闪电可能会击中飞机,对飞机的电子设备等造成损害;强烈的对流和大风会使飞机在空中颠簸剧烈,危及乘客和机组人员的安全,同时也影响飞机的正常飞行操作,在雷暴天气下,飞机通常会选择绕飞或在安全区域等待,导致航班晚点。
- 天气系统的影响范围和持续时间
一些大型天气系统,如锋面系统、气旋等,影响范围广且持续时间长,当一个锋面系统经过机场所在区域时,可能会带来持续的降水、大风等恶劣天气,影响机场的正常运行,冬季常见的冷锋过境,往往伴随着大风、降温、雨雪等天气,会使机场的航班起降受到较大影响,导致多个航班晚点,而且这种天气系统可能会在一个地区停留数小时甚至数天,使得航班延误的时间不断累积。
空中交通管制因素
- 流量控制
- 机场繁忙程度:大型枢纽机场每天起降的航班数量众多,空域资源紧张,例如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等,高峰时段每小时可能有几十架飞机起降,为了确保空中交通的安全和有序,空中交通管制部门需要对航班的起降顺序进行严格安排,当航班流量超过机场和空域的承载能力时,就会实施流量控制,管制部门会根据机场跑道、滑行道的使用情况,以及空域内其他飞机的飞行状态,依次放行航班,这就可能导致一些航班需要在跑道外等待,从而造成晚点。
- 空域限制:某些空域可能由于军事活动、特殊任务或临时管制等原因受到限制,在军事演习期间,相关空域会实施管制,禁止民用飞机进入,这会打乱正常的航班飞行计划,受影响的航班需要在空中盘旋等待或前往备降机场,进而导致晚点,一些地区的空域结构复杂,存在多个限制区域或繁忙的航线交叉点,也会增加空中交通管制的难度,影响航班的正常运行。
- 管制指令调整
- 临时任务或突发事件:当有重要的专机、急救航班等特殊任务时,空中交通管制部门会优先保障这些航班的飞行,有紧急医疗救援需求时,急救航班会被安排优先起降,其他普通航班可能需要等待,导致晚点,当空域内发生突发事件,如飞机出现故障、空中交通冲突等,管制部门需要迅速调整管制指令,重新规划航班的飞行路线和起降顺序,这也会对正常航班造成影响,引发晚点。
- 管制程序变更:为了适应新的航空安全要求或提高空域使用效率等原因,空中交通管制部门可能会对管制程序进行调整,改变某些区域的飞行高度层或航线结构等,在调整过程中,飞行员需要熟悉新的程序,这可能会导致航班起降时间出现一定的波动,部分航班可能因此晚点,而且管制部门需要时间来确保所有相关航班都能顺利过渡到新的管制程序,这期间也会影响航班的正常运行。
航空公司自身因素
- 飞机维护问题
- 机械故障:飞机的复杂机械系统和电子设备可能会出现故障,发动机故障是较为常见的问题,发动机的某个部件损坏可能导致发动机性能下降或无法正常工作,在飞行前的检查中,如果发现发动机有故障隐患,航空公司会安排维修人员进行检修,这可能会导致航班延误,又如,飞机的起落架系统故障也会严重影响航班安全,起落架无法正常收起或放下会使飞机无法正常起降,需要进行维修处理,从而造成航班晚点。
- 维护计划安排:航空公司通常会按照一定的维护周期对飞机进行全面维护,有时维护计划安排得不合理,可能会导致在航班执行前出现维护工作尚未完成的情况,多架飞机的维护任务集中在同一时段,维修人员不足,就可能导致部分飞机的维护工作超时,影响后续航班的正常起飞。
- 机组人员调配
- 人员短缺:航空公司的机组人员数量有限,当出现机组人员生病、请假等情况时,可能会导致人员短缺,机长突发疾病需要住院治疗,而备用机长未能及时到位,那么该航班就无法按时起飞,尤其是一些长途国际航班,对机组人员的资质和飞行时间等有严格要求,调配合适的机组人员难度较大,容易造成航班延误。
- 人员培训和排班:航空公司会定期对机组人员进行培训,以确保他们具备最新的飞行技能和知识,培训期间,机组人员可能无法正常执行航班任务,排班不合理也可能导致问题,如果机组人员的休息时间不足,疲劳驾驶会影响飞行安全,航空公司可能会调整航班计划,导致航班晚点,连续安排机组人员执行多个长途航班,没有足够的休息恢复时间,就需要对后续航班进行重新安排。
- 航班计划安排
- 航线资源分配:航空公司在安排航班计划时,需要考虑航线资源的合理分配,有时可能会出现某条航线的航班过于密集,而机场的地面保障资源有限的情况,在某个旅游旺季,热门旅游目的地的航线航班增加,但机场的登机口、行李处理设备等资源没有相应增加,导致航班在登机、行李托运等环节出现延误,影响后续航班的正常起飞。
- 航班衔接问题:对于中转航班,如果前序航班晚点,就会导致后续衔接航班错过最佳起飞时间,需要重新安排,一位乘客乘坐中转航班,前序航班因天气原因晚点到达中转机场,使得乘客无法赶上后续航班,航空公司需要为乘客安排后续航班,这可能会打乱整个航班计划,导致更多航班晚点,而且在不同机场之间的航班衔接中,如果地面交通拥堵等情况导致转机时间紧张,也容易出现航班延误的连锁反应。
其他因素
- 机场设施设备故障
- 跑道设施:跑道是飞机起降的关键设施,跑道表面出现损坏、裂缝等情况,需要进行维修,维修期间跑道可能会关闭或部分关闭,影响航班起降,跑道的橡胶跑道面因长期摩擦和高温等原因出现老化、剥落,会影响飞机轮胎与跑道的摩擦力,存在安全隐患,此时机场会对跑道进行修复,导致航班起降受限,出现晚点。
- 导航设备:机场的导航设备如仪表着陆系统、全向信标等出现故障,会影响飞行员对飞机位置和姿态的准确判断,仪表着陆系统为飞行员提供着陆引导信息,若该系统故障,飞行员只能采用目视着陆等方式,增加了着陆难度和风险,在这种情况下,航班可能需要等待导航设备修复或采取备降等措施,造成航班晚点。
- 行李处理系统:现代化机场的行李处理系统复杂且高效,但也可能出现故障,行李输送带出现卡顿、分拣设备故障等,会导致行李不能及时准确地运输到相应航班上,这不仅会影响乘客的出行体验,还可能因行李未装机导致航班无法按时起飞,造成航班延误。
- 突发事件
- 公共卫生事件:如新冠疫情期间,各国采取了严格的防控措施,包括限制人员流动、加强机场检疫等,这些措施导致机场客流量大幅下降,航空公司减少航班运营,但同时也对航班的运行保障带来了新的挑战,一些国家实施入境限制政策,要求乘客提供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等,这增加了旅客办理登机手续的时间,而且在疫情防控期间,机场的卫生消毒、人员防护等工作也需要更多时间和资源来完成,这些都可能导致航班晚点。
- 安全事件:机场发生安全事件,如炸弹威胁、恐怖袭击等,会导致机场全面关闭或实施严格的安全检查,所有航班都会受到影响,旅客需要接受长时间的安检,行李也会被仔细检查,这必然会造成航班的严重延误,即使事件得到妥善处理,机场恢复正常运行也需要一定时间,后续航班的起飞时间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 地面交通拥堵:机场周边的地面交通状况对航班也有影响,如果通往机场的高速公路、城市道路拥堵,接送旅客的车辆不能按时到达机场,旅客无法及时登机,运输货物的车辆受阻也会影响机场的货物装卸,进而影响航班的正常运行,在早高峰或节假日期间,机场周边交通拥堵严重,可能导致航班延误。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