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因素
- 上游来沙量相对较少
- 黄河源头地区生态环境相对较好,植被覆盖度较高,比如玛多县等地,近年来通过一系列生态保护工程,如草原生态修复等,减少了水土流失,使得源头来水携带的泥沙量减少。
- 黄河上游经过的地区多为高山峡谷,水流速度快,泥沙难以大量淤积和停留,像龙羊峡至贵德段,水流湍急,不利于泥沙沉积,使得进入贵德段的泥沙量有限。
- 地质条件稳定 贵德段黄河流经的区域地质构造相对稳定,没有大规模的地质活动导致大量泥沙涌入河道,不像一些地区因地震、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会瞬间增加河流的含沙量,稳定的地质条件使得河床相对稳定,不会因地质变动产生大量泥沙混入河水,有利于河水保持清澈。
- 降水特征 该地区降水相对较为均匀,没有集中的暴雨天气引发强烈的水土流失,不像黄河中游的一些地区,夏季多暴雨,短时间内大量雨水冲刷地表,携带大量泥沙进入黄河,贵德的降水过程相对温和,对地表的侵蚀作用较弱,从而减少了泥沙进入黄河的量。
人为因素
- 生态保护措施得力
- 贵德县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种草等生态工程,例如在黄河两岸营造了大量的防护林带,像黄河清国家湿地公园周边种植了多种树木,这些植被有效地拦截了地表径流中的泥沙,起到了固土保水的作用,减少了泥沙流入黄河。
- 实施了严格的水资源保护制度,限制了不合理的水资源开发利用,避免因过度取水导致河道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加剧等问题,同时加强了对水资源的监测和管理,确保黄河水的质量和水量稳定。
- 水土保持工作有效推进 通过修建梯田、坡面治理等水土保持措施,减少了坡面径流对土壤的冲刷,如在贵德的一些山区,当地居民修建了大量梯田,改变了地形地貌,减缓了水流速度,使泥沙在梯田内沉淀,而不是直接流入黄河,对一些水土流失严重的坡面进行植被恢复和工程治理,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降低了黄河的含沙量。
- 工业污染控制严格 贵德县严格把控工业企业的准入门槛,加强对工业污染源的监管,对现有工业企业要求其建设完善的污水处理设施,确保废水达标排放,严禁高污染、高排放企业入驻,从源头上减少了工业废水和废渣对黄河水质和河道的污染与破坏,有利于保持黄河水的清澈。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